中国文化产业网 时间: 2010-11-28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喜羊羊”的主人――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日前表示,“喜羊羊”依旧是“中国籍”,只是与迪士尼公司存在业务合作,将通过迪士尼的播放途径把“喜羊羊与灰太狼”推广到海外市场。公众热议迪士尼公司收购“喜羊羊”,无疑是文化产业备受公众关注的一个缩影。而在11月初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新增的文化产业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
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渐小
众所周知,一国的文化是世界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窗口,大力宣传本国文化可以扩大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仅如此,文化的产业属性日益突出,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同样,我国也提出要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使其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此次洽谈会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李小磊在介绍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状况时表示,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在逐渐缩小。他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对外文化工作的长期积累,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对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中国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不断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2009年中国境外商业演出团组约为426个,演出场次16373场,实现演出收益约为7685万元;2009年1月至11月,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94亿美元,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09年的3.4∶1。在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成为主订国,并实现版权输出2417项,大型功夫舞台剧《功夫传奇》等演艺节目顺利走出国门,以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不少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容易与新技术对接,具有较强的创新应变能力。李小磊认为,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是对外贸易结构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品出口价格远低于进口
尽管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在逐渐缩小,但李小磊坦承,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步伐还有待加快。据介绍,由于中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对外文化贸易刚刚起步,缺乏通过海外市场运作的经验,存在企业品牌不够、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虽然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数量有所增加,但文化贸易逆差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由于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渠道比较狭窄,因此出口价格远远低于进口的同类产品,这突出表现在演艺产品的价格上。据李小磊介绍,中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中国杂技在海外每场的演出价格只有1000~6000美元,我国具有国际水平的团体演出收入平均每场不到4000美元,即使海外演出价最高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每场也只有3万美元的收入,而海外一个著名乐团在上海的一场演出就能收入3万欧元。我国多数的文化服务出口只有简单的劳务输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项目,因此,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传播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提高文化“走出去”的质量水平
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缩小文化贸易逆差,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使文化“走出去”的质量水平与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相适应,李小磊表示,我国将在以下4个方面大力鼓励、引导和扶持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一是为文化产品服务和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海关通关方面予以支持。
二是支持体现中国民族文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展览、电影、电视剧、动漫、网络游戏、出版物、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抓好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
三是引导拥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改变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缺乏竞争力的现状。
四是搭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展示交易平台,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中国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等文化会展,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搭建交流、交易的合作平台。同时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目前国内已有4家专门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据悉,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年内将挂牌成立,为文化资产交易和并购提供良好的平台,而关系未来5年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如何发展的产业规划,目前也正在研究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