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rgjwh.com www.hnyzk.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华人国际 >> 详细信息

详细信息Information

  • 民营资本发力文化产业 "点燃"青岛演出市场
  • 上传时间:2011-01-10 10:41:39 浏览次数:5173
  •     从明星演唱会到乐团交响乐,从高雅的芭蕾舞到搞笑的相声喜剧……如今摆在青岛老百姓家门口的文艺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只要愿意掏钱,今天去看周华健,明天去看郭德纲。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以前青岛一年来不了几个明星,如今则是一来能来好几个,以前是“星光点点”,而今是“群星璀璨”。

     

        改制,像文化产业的一针催化剂,在这个市场上产生裂变效应;大剧院,像一座华丽的宫殿,为艺人们搭起了表演的舞台;民间资本,像快速游动的鲇鱼,在活跃的演出市场上,随处可见其活跃的踪影……

     

    ■现象曾有“逢演必赔”名声

     

        就在几年前,外地的演出公司之间还流传着几个“每演必赔”的挂号城市,青岛便是其中之一。天津艺人文化总经理王哲5年前进入青岛演出市场,他说那时青岛演出市场名声很差,差到全国倒数,做什么赔什么,就连刘德华、谭咏麟的演唱会都成了赔本的买卖 。他们当初也是鼓足了勇气到青岛的,经过五年才迎来了市场转暖。

     

       曾参与主办小沈阳、蔡琴、理查德•克莱德曼青岛演出的刘先生认为,总体来说,近年来青岛的演出市场有所改观,但是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相比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甚至还不如烟台,总是看热闹的人多,花钱的人少,演出方在砸钱赚吆喝。

     

       2010年7月,周杰伦在岛城开唱,票房创了新高。周杰伦演唱会主办方启唐文化负责人宋林倩表示,与其他城市相比,岛城票房并不算理想。她说:“对演出方来说,青岛市场的最大特点是:场面一定好看,收入一定难看。”
     

    如今演出多上座率高

     

        2010年,青岛的明星个唱和演出异常火爆,年头有蔡琴,年中有周杰伦,年尾还有郭德纲,中间还穿插着张楚、陈升、郎朗、宋祖英、马克西姆等,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通俗还是小众,音乐还是曲艺,都开始在青岛培育起一定的观众群。

     

        点燃青岛演出市场的,很多功劳要归功于青岛大剧院的精彩亮相。2010年10月27日,一场梦幻般的冰上芭蕾开启了青岛大剧院试运行的序幕。作为岛城崭新的文化地标性建筑,青岛大剧院在试运行的两个月时间里,承接各类文化演出23场。不管是俄罗斯的冰上芭蕾、韩国的爆笑功夫剧、爱尔兰史诗舞剧、马克西姆钢琴音乐会等“国际标准”的演出,还是“国字号”的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红星照耀中国》,前所未有的艺术享受打开了青岛人的文化视野。在票房方面,演出的平均上座率都在七成以上。
     

     

    发力

     

                                民营资本做大演出“蛋糕”

     

        青岛演出市场的升温,有本土文艺演出团体的一份功劳。据青岛交响乐团介绍,2010年,青岛交响乐团演出音乐季曲目 40多套 ,全年演出80多场。其中仅乐团指挥朱晖一个人指挥的曲目,就有十套之多,这个成绩让很多国内其他城市感到震惊。而青岛话剧院在成功推出了第一部都市话剧《不作你,作谁》,总票房近13万元,另一部话剧《蚁族》更是以23万元的票房,创下了青岛话剧史的票房新高。

     

       民营企业的进入也给青岛的演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青岛礼仪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公关公司,从2009年开始涉足演出市场。据总经理柳洪博介绍,去年承办了2010青岛国际钢琴家演奏会系列演出,邀请了包括殷承宗、陈萨、阿里•瓦迪等8名来自7个国家的顶级钢琴大师来青开演奏会、办大师班,引起热烈反响。据悉,有人提前3个多月就开始预订陈萨的演出票。

     

       青岛舜谊实验剧场则把《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经典先锋话剧搬上了青岛的舞台。曾承办了周杰伦演唱会等活动的外地民企启唐文化公司,则在青岛设立了分部。青岛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庚存认为,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民营企业为了盈利,会充分发挥自己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在文化项目策划、运营等方面更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的脉搏,从而活跃和丰富了整个文化市场。

     

    助力

     

                               文化产业大项目相继落子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是青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手段”,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在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扶持政策引导下,青岛的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路子,先后推动建设了121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青岛每年推动千万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 50多项。2009年正式落户青岛、占地3000亩、一期投资50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占地500亩、将打造现代度假旅游新概念的唐岛湾海上嘉年华等正在建设当中的文化产业园(基地),都在勾勒着青岛文化产业绚丽的明天。

     

        据悉,仅2010年,青岛开工建设的文化产业大项目就达53个,总投资额393.55亿元。其中,总投资约48亿元的“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于2010年11月底在城阳举行了落户签约仪式。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动漫产业园之外,还将建设创意人才培训孵化园、服务外包产业园两大园区。该项目将成为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办公、居住、餐饮、会议等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体。

     

       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全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并推动了“文化走出去”,主动占领了国际文化市场。据悉,目前青岛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253家,文化产品出口额达到46亿元以上,增长速度达到17%,其中以创新科技数字娱乐产品制造基地和世正乐器研发制造基地为依托,青岛电子数字娱乐产品出口、钢琴乐器出口量连续三年都位居全国前两位。

     

    数据

     

                                           青岛文化产业发展备忘录

     

        2004年,青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2005年,青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4亿元,占全市GDP的4.6%,增长速度达到了22%。

     

     

        2006年,青岛共有文化产业单位3926个,从事文化产业人员20.9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3.4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5.4% 。

     

        2007年,青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6.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9%,文化产业接纳32.5万人就业,成为前景喜人的新兴产业。文化产品2007年出口产值近20亿元。

     

        2008年,青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22.4亿元,同比增长19.2% ,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6个百分点 ,实现营业利润 51.1亿元,增速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物访谈

     

    青岛歌舞演艺剧院董事长黄港

     

    1500枝玫瑰的广告效应

     

        2009年12月 30日挂牌的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是岛城第一个改制的市直国有文艺院团。黄港现在的头衔是青岛歌舞演艺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改制之后到现在,黄港有几个得意之作。第一个是今年年初的《邓丽君歌曲演唱会》。为了刺激观众的热情,从来不搞促销的歌舞剧院,从云南空运了1500支玫瑰。那些四五十岁前去听歌的歌迷们,情人节当天收到玫瑰花后特别激动。三场演唱会下来进账30万元。
     

     

     

     

    青岛交响乐团团长连新国

     

    让高雅音乐走近普通大众

     

        青岛交响乐团团长连新国说:“青岛大剧院试营业,国内外知名大师经常会聚青岛举办大师班;国内外的交响乐团不断来青岛演出。同时,在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方面,青岛的演出市场展现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格局。” “交响乐是高雅音乐,既要做白领的市场,更要做面向普通大众的营销。”连新国举了个例子,2010年儿童节的一场演出,开演之前,让艺术家和孩子们进行一次有意义的互动。艺术家可以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讲解乐曲蕴含的意义,观众们从不懂到懂,从懂到喜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艺术普及的过程,只能靠艺术家们来完成。

    Copyright © 海南华人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府路169号(五公祠小红楼) 邮编571199电话:0898-68557653 传真:0898-68557653 技术支持:中企在线 琼ICP备10201020号